鳞状牙源性瘤

鳞状牙源性瘤

概述:鳞状牙源性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牙源性肿瘤。1975年Pullon等首先报告此瘤。肿瘤累及牙槽骨,可能来自Malassez上皮剩余或牙板剩余。牙源性鳞状细胞瘤的患者年龄分布较广,以20~29岁多见。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。肿瘤发生部位,以上颌切牙-尖牙区和下颌前磨牙区多见,上下颌的发病几乎相等。临床上无明显症状,有时受累牙出现松动,疼痛。偶见多发性病损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任何年龄均可发生,无性别差异。以20~29岁多见。肿瘤多数单发,偶有多发,上下颌骨均可受累。上颌多位于前牙区。而下颌多位于前磨牙和磨牙区。

病因

病因:可能来自Malassez上皮剩余或牙板剩余。鳞状牙源性瘤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,实性部分系来自牙周膜内上皮剩余,复发率高,侵袭性较强,而囊性部分来自牙源性囊肿的上皮衬里,其生物学行为类似囊肿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肿瘤常侵犯牙槽突,50%以上的病例有牙齿松动、局部肿胀和疼痛史,有时症状类似牙周炎。部分肿瘤穿破骨皮质侵犯软组织。累及上颌窦、腭、鼻底及邻近组织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部分肿瘤穿破骨皮质侵犯软组织。累及上颌窦、腭、鼻底及邻近组织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肉眼观察剖面呈橡胶样或肉芽状。镜下见肿瘤常有完整包膜,肿瘤由上皮团块和结缔组织间质组成。肿瘤上皮为鳞状上皮细胞呈圆形、卵圆形或多边形,分化良好,无有丝分裂。有的上皮团块内有单个细胞角化或角化珠、细胞有空泡,还有微小囊肿形成,肿瘤间质由成熟的胶原纤维构成,有钙化团块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X线片示病变区为三角形或半圆形的透光阴影,有边缘硬化反应,肿瘤侵犯牙槽突和牙根,在肿瘤与牙根间无牙周膜为其特征,肿瘤似发生自牙周膜,部分病例多房、部分病例有牙根吸收。

诊断

诊断:据病史、临床表现、X线检查及病理可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
治疗

治疗:手术切除应彻底,否则易复发。

预后

预后:本病为良性肿瘤。有些病例具有局部浸润生长能力,术后易复发。

预防

预防: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